行業新聞
海底管道被喻為“油氣田開發的生命線”,它承擔著將海下油氣資源運送到陸地的重要職責,一旦海底管道出現問題,不僅會帶來經濟損失,海底環境污染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從1985年到2013年,我國海底管線出現了約30多起事故。其中,包括漁業活動、拋錨、挖沙、船舶碰撞在內的第三方破壞成為主要的事故原因。此外,內腐蝕也是造成海底管道事故的重要因素。根據調研,針對管線被漁船挖斷的事故處理,除了油氣田停產帶來的損失,海上施工中僅工程上的打卡加強就耗資4000多萬,損失十分巨大。
2008年起,海底管道完整管理工作開始推行,變問題出現后的被動修復為主動管理,通過監測檢測等手段,及時識別危害管道的可能因素,通過風險評價采取預防和緩解措施,從而降低管道整體失效的損失。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使設計、安裝鋪設等管道服役的全生命周期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目前中海油研究總院已經建立了一個專門部門進行海底管道和設備設施的完整性管理,所采取的各項相關措施對海底管道都起到了很好的預警和預防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