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帶一路”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報告擲地有聲,向全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打造一個開放經濟體制平臺、積極投身世界經濟格局的決心。
穿越時空,古老的絲綢之路在過去一年重新煥發生機。中國已經與土耳其、波蘭等約30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不僅如此,“一帶一路”的構想與歐亞經濟聯盟、蒙古“草原之路”、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互銜接,互為照應,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正得到越來越多共鳴。
倡導“一帶一路” 打造能源夢
在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可以看出,能源戰略是“一帶一路”政策實施過程中始終不可忽視的領域。尤其在當前形勢下,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加強對外能源合作和融合,對于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提升中國在世界能源格局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前隨著低油價持續發酵,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能源消費增長重心將向發展中經濟體轉移,世界能源貿易重心將從大西洋向亞太地區轉移。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16年原油市場中期報告》,亞洲與中東之間的貿易關系將逐漸成為全球原油貿易的重心。
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國家和全球性的油氣消費大國,中國、印度目前只是被動參與和不斷適應由西方主導的能源市場與價格體系。能源戰略學者陸如泉表示,鑒于當前低油價和深度變革的契機,中國要借助“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以能源開發為切入點,促進市場需求與資源的對接,深度參與全球油氣貿易市場體系,從而提高自身在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尤其要在定價機制上掌握一定話語權。
通過“一帶一路”,進一步提升國家能源安全也是今年兩會上一個備受矚目的問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目前國際能源市場供大于求,對于中國而言是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好機會。中國可以與“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共同合作開發,以資本、技術支持換取資源。中國作為主要的能源消費市場,可以為俄羅斯、中亞等國家油氣資源提供消費市場、能源輸送通道建設,保證中國能源運輸安全。
借力“一帶一路” “出海”謀發展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在沿線國家形成以油氣管線網絡為基本依托的多條經濟走廊,涵蓋能源上中下游領域的不同產業中心。這對于低油價中艱難度冬的油氣企業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據統計,2014年,“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累計占全球51%和49%,出口量占全球70%左右,消費量卻僅占全球的25%左右。對于資源為王的中國石油企業,“一帶一路”涵蓋的地區無疑構成了一個有著巨大資源潛力的另一個“中東”。這一倡議讓區內已擁有先發優勢的中國石油企業,尤其是石油央企以更大的力度獲取和運作區內的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助力打造成為區內乃至全球油氣市場的重要油氣供應者。
從中游產業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不斷下降,從2011年的81.5%下降至2015年的75.4%。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煉化能力建設不足,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出口能源產品結構單一。中國油氣企業可以抓住這一戰略契機,利用自己的產能優勢,與對方實現共贏。
在下游產業方面,未來幾年,“一帶一路”國家工程服務市場的投資規模接近2000億美元,占全球工程服務市場投資總額的40%以上,工程服務投資額占全球總額的比例接近50%。
在低油價導致市場工作量不足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提供了機遇,中國石油工程服務與裝備企業紛紛轉向走出自家的“內部市場”,獲取“外部市場”份額,從而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能力。
除油氣行業外,新能源企業還在“一帶一路”中發現不少機遇。全國人大代表、風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寶生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新興技術的需求各不相同,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發展機會。對于新能源行業來說,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都迎來了新的市場,細化到電池領域,鉛蓄電池、新型鋰電池等不同領域,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市場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陳樂伍表示,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電網覆蓋率較低,在電池制造領域的技術比較落后,有利于推動我國相關產品以及成套生產設備的輸出。
建設“一帶一路” 當好主力軍
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中國石油企業就已經在這塊區域沿線耕耘了20年。其中,中國石油是“走出去”的石油企業代表之一。
目前,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執行50余個油氣合作項目,占中國石油海外權益總產量的80%以上。其中,已建成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緬油氣管道,原油輸送能力達到3500萬噸/年,天然氣輸送能力達到670億立方米/年。2014年,中國石油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原油約5000萬噸,進口天然氣約260億立方米。“一帶一路”沿線油氣項目開展、“四大油氣通道”的建設運營,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錢興坤表示,按照“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把中亞地區建成“資源、供應、效益、品牌”四位一體的油氣合作示范區,實現海外業務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專家楊晶指出,石油央企將繼續作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2016年,國家將更加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石油央企應借此機遇,以世界一流的跨國石油公司為目標,繼續推進國際化經營戰略,盡快構建全球化運營模式,建立適應全球化經營的業務管理架構和商業模式,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通過“油氣+”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潛力,將業務擴展至能源全產業鏈, 不斷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升能源合作的含金量。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報)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