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但目前國際石油天然氣價位較低,應加大戰略儲備力度,并在規劃綱要(草案)中有所體現。”3月7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總經理謝文彥在新疆團組討論的發言引起在座代表的強烈共鳴。事實上,在今年兩會上,抓住低油價機遇,加大油氣儲備建設力度成了代表委員們熱議話題之一。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估計為5.43億噸,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60%,天然氣全年表觀消費量預計為191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上升至33.7%。
與不斷攀升的油氣消耗量相比,我國戰略儲備規模并不匹配。從國際能源組織規定的各成員國保留90天的石油儲備標準來看,截至目前我國原油儲備國儲、商儲仍低于國際標準。而美國卻擁有相當于155天的石油儲備量,日本擁有相當于160天的石油儲備量……
在天然氣儲備方面,我國目前僅開展部分地區鹽穴、LNG區域天然氣調峰的建設工作,尚無實質戰略意義的天然氣儲備基地。相關資料顯示,天然氣儲氣調峰規模至少應達到10%以上,美國和俄羅斯地下儲氣庫總工作氣量分別占年消費總量的17.4%和17%(不包括戰略儲備氣量),而我國儲氣庫調峰能力僅占天然氣年消費量的1.7%,應急調峰能力十分有限。
在人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監局局長劉新勝看來,國內油氣儲備不足對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極為不利。“一方面石油、天然氣供應量的變動,如國外工廠停產導致氣源斷供,直接影響中國的能源和石油石化產業生產, 甚至危及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國家安全。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氣價格的持續波動,會造成經濟形勢的動蕩。而戰略儲備利用儲備體系或投放或購進,可以均衡供應,調劑余缺,可以調控油價,平抑價格波動,及時維護國內石油市場的秩序。因此, 建立大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
除了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加大油氣儲備也是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上爭奪定價話語權的重要籌碼。“我國是油氣消費和生產大國,然而在國際油氣定價上,話語權長期缺失,這是不正常的,油氣儲備不足是重要原因。如果我們手中擁有更多的油氣,就能夠爭取到反映我國市場真正供需變化的價格。”謝文彥表示。
國際油價高時,加緊建設油氣戰略儲備成本高企;可如今國際油價氣價雙雙走低。在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集團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看來,現階段正是我們國家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的大好時機。
低油價下的油氣戰略儲備之路該如何構建?薛光林認為,要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加入到油氣儲備隊伍中。一是要突破體制限制,充分利用現有民間儲油設施,把符合一定條件和實力的社會儲油設施納入國家戰略儲備體系之中,迅速提升儲備能力。二是國家通過設立專項石油產業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勵民營石油企業服務國家,在海外收購油氣資源及生產區塊,利用民營油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靈活優勢,走出去,拿進來,儲起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建立油氣資源戰略儲備。三是在石油儲備與消費領域,鼓勵具備一定實體產業鏈和國際國內石油市場運作經驗的民營石油企業,創新石油儲備模式,利用“互聯網+石油產業鏈”,改變原先的單純現貨儲備模式,以現貨加紙貨相結合、儲備和消費相結合的模式,發揮專業運營優勢,利用創新的“眾儲”商業模式,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于民。
在推進我國油氣戰略儲備建設的道路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劉毅軍認為還存在著制度規范不夠完善的問題,制約了油氣戰略儲備的加速推進。加快油氣儲備建設,一方面要適時“放”,激發政府、國企、民企共同投入油氣儲備建設工作的積極性,一方面還要加緊“管”,構建統一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為油氣儲備建設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行政規范。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建議,要加快石油儲備立法,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一是督促企業把握低油價時機,建立企業義務儲備。二是堅持集中統一管理,明確石油儲備管理體制機制。借鑒國外設立石油儲備執行機構的通行做法,保障石油戰略儲備安全可靠。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報)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