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煤層氣“十一五”預期產量100億立方米,實際產量91億立方米,完成率九成。而在“十二五”期間,煤層氣等清潔能源發展受到高度重視,但完成率僅六成,本以為能夠在“十一五”基礎上會再接再厲快速發展,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由于可以變害為利,煤層氣經歷了短時間“升溫”到降溫再到恒溫的發展過程,近幾年雖有政策推動,卻也不溫不火,業內人士也紛紛尋找煤層氣發展滯緩的“病因”。
如今,除去礦權問題和安全問題,煤層氣真正需要面對的是如何真正提高產量。目前煤層氣開發項目盈利性差,產量難以提升,這是制約我國煤層氣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通常,建設1億立方米煤層氣產能投資需4.5億元,而常規氣約需1億元。而且國內開發的企業過于分散,實現合理規劃較難。再有,開采量與資源量懸殊大,規模化生產難,更麻煩的是,很多企業只是在搶占資源。
不僅如此,由于至今尚未出臺煤層氣開發利用投資融資政策,除境外企業以外,項目全部利用企業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投入。加之油價下跌、天然氣降價,讓盈利能力本就不夠好的項目雪上加霜。
2015年上半年,油價持續下跌,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等多方面原因,煤層氣企業銷售價格已不同程度下滑。而2015年11月20日發改委發文將天然氣非居民門站價格下調0.7元/立方米,大多企業煤層氣銷售價格至今還未同步下調,但也面臨著下調壓力。
相比之下,同為非常規能源,開采成本相同甚至更高的頁巖氣卻獲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雖然“革命論”陰謀論“的爭辯從未停止,但仍未阻止頻頻引發投資熱潮。2015年4月,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十三五”期間頁巖氣補貼標準將逐步降低,2016年至2018年降至每立方米0.3元,并將在2019年至2020年間進一步降至0.2元。
中央財政對開發煤層氣的企業給予每立方米0.2元的補貼,一直是杯水車薪?!笆濉币潦?,煤層氣提高補貼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3月1日,財政部發布, “十三五”煤層氣補貼政策,每立方米提高0.1元。與頁巖氣二者補貼標準將持平,到2019年至2020年,煤層氣的補貼標準還將高于頁巖氣。
如今補貼政策發布,按照目前每立方米2元左右的開采成本來看,并不是大數目,但比財政支持更重要的是,這一舉措具有風向標指導意義,表明國家正逐步將煤層氣放在更為重要的地位,煤層氣有望成為“十三五”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主力。
此次提高補貼標準,上游開采企業最高補貼可達到0.4元/立方米煤層氣。該補貼提高額度基本符合企業預期也得到企業肯定,在低油價、低氣價背景下,提高補貼相當于增加企業營收。一定程度上利好煤層氣上游開采,提高煤層氣行業發展速度。
但同時需要思考的是,補貼細分是否能夠到位?按照此前國家頒布的規定,享受上網電價補貼的煤層氣不可以再享受煤層氣財政補貼,即所抽采的煤層氣用于發電部分,不能享受0.2元/立方米的煤層氣補貼政策,以煤層氣作為原料的發電企業可享受每千瓦時0.25元的電價補貼。
從煤層氣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來看,煤層氣抽采企業與發電企業分別作為獨立企業主體而存在,兩者之一可享受財政補貼,或將導致二者之間惡性競爭。若以現在煤層氣的價格,補貼停滯不漲,或將處于虧損狀態,而為了維持發展,只能上調發電企業煤層氣價格,不良循環不論對企業還是行業整體都是不利的。
如何讓政策“紅包”落地,民建山西省會員李繁榮曾提出建議,即無論是用于居民用氣、工業燃料、汽車燃料還是用于發電,企業都應享受雙補貼,同時使用煤層氣發電企業享受上網電價補貼,并建議將每噸煤炭中征收的可持續發展基金提留一部反返還企業用以發展包括煤層氣的綜合項目。
由此來看,煤層氣補貼標準提升0.1元/立方米在銷售氣價大幅下調的情況下,更多具有導向性意義。要促使煤層氣行業大力發展,除了提高補貼標準,更重要的是解決制度性障礙問題,推出更多的煤層氣區塊或將已有區塊對外放開,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讓市場的力量來推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更快的促進開發技術的創新,提升煤層氣的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