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十二五”后期,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新常態”,天然氣市場發展相應呈現新形勢。“低速增長”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兩側發展的新形勢。新形勢下,從經濟角度、資源供給、資源消費方面看,天然氣市場都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筆者預計,在現行體制與政策下,“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維持在5%~7%的水平已屬較理想的狀態。
“低速增長”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發展的新形勢。
“十二五”后期,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新常態”,天然氣市場發展相應呈現新形勢。“低速增長”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市場供需兩側發展的新形勢。新形勢下,從經濟角度、資源供給、資源消費方面看,天然氣市場都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筆者預計,在現行體制與政策下,“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維持在5%~7%的水平已屬較理想的狀態。在這樣的增速下,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500億立方米。由此,國家提出“十三五”末我國天然氣市場達到3600億立方米的消費目標,實現難度極大。
消費量增長僅為1.4%
需求方面,綜合國土資源部和中石油等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天然氣絕對消費量176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21億立方米,增速僅7.3%,“十二五”期間首次跌至10%以下。2015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量約9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僅1.4%,增速持續降低;2015年下半年隨著冬季取暖導致需求增長,增速加快,但總體上有異于近十年來10%~30%的高速增長“常態”。全年呈現“低速增長”的態勢已成定局。
供給方面,根據現有數據,2015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6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3%。考慮國產常規氣的增長情況、非常規氣的開發能力、煤制氣的開工率、進口氣的新增項目情況,預測2015年天然氣資源供應量為1934億立方米,繼續呈現相對低速的增長局面。
此外,中石油有專家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天然氣供給仍將受到“新常態”下經濟調結構穩步增長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等因素的影響,預計維持低速增長的態勢;而國內天然氣需求將以工業燃料和城市燃氣為主,如果“煤改氣”和天然氣發電政策落實到位,這兩個領域的天然氣需求仍可增加,但總體上看需求總量大幅飆升空間有限。
導致“低速增長”的原因
油價因素、經濟增長復蘇艱難使國際天然氣市場整體低迷。低油價導致各大國際石油公司壓縮2015年投資預算,直接影響其天然氣項目的投入水平,并逐步影響了世界天然氣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譬如,道達爾、埃克森美孚和殼牌等國際石油巨頭2015年投資預算分別同比出現10%~15%的負增長,影響其上半年天然氣產量相應下降3%~12%。此外,經濟增長復蘇艱難則是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受此因素影響,各個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經濟體能源消費增速整體趨緩,特別是一次能源增速放緩,2014年增速僅不足1%,大幅低于2004年至今超過3%的平均水平。預計2015年這種經濟復蘇乏力導致能源消費低速增長的趨勢仍將繼續,同樣將使天然氣資源消費增長變緩。
國內天然氣行業“產銷兩端”面臨嚴峻挑戰。天然氣生產方面,當前三大石油公司普遍面臨較大經營困難。根據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201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下降23.9%、23.3%、34.2%。業績下滑導致三大石油公司大幅壓縮上游勘探開發投資。2015年,我國油氣勘探投資僅為400億元,降為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開發投資估測為1400億元,同樣為近十年來的低值。此外,根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石油公司完成探井1200口,較2014年同期下降33%;完鉆開發井12500口,同比下降8%;完成二維地震和三維地震均同比顯著下降。盡管國家和我國各大石油企業都不斷強調發展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性,但當前投資減少的后果必將在“十三五”期間逐步顯現,約束天然氣產量“低速增長”。
從天然氣消費市場來看,“低速增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消費市場拓展不利仍要歸結于價格問題。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我國天然氣價格不降反升,導致天然氣消費利用缺乏經濟性,競爭力不足,直接導致市場拓展減速。第二方面,消費市場拓展不利歸結于能源結構調整與環保政策調整不到位,導致天然氣高效清潔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我國政府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中提出,要“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氣應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煤炭”和“計劃2013—2017年削減煤炭消費6300萬噸”等政策。但事實上,相關措施缺乏配套計劃,政策“落地”存在較大難度。特別是環保懲治配套措施制定不詳細且缺乏執行能力,導致天然氣資源利用的環保價值難以充分反映。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