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合理運用市場機制,而最重要的一條教訓就是少用、慎用行政手段,油氣體制改革也不例外。
以行政性手段推動改革對于政府來說監管成本低,實現改革目的確定性強,但容易導致改革主導者與改革責任承擔者的分離,最終導致改革一旦失敗,責任無人承擔。最終犧牲的是行業效益和民生福祉。
試想,如果一個通過行政力量主導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起來,真的出現前面所述的問題,阻礙了天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甚至再次導致嚴重的“氣荒”,是誰來承擔責任?
企業是市場的真正主體。要相信企業有能力運用市場機制實現“自我革新”甚至“自我革命”。這樣,企業是改革的主導者,同時又是改革責任的最終承擔者。只有二者合一,改革者才會如履薄冰、謹慎決策,拿出符合市場規律和行業實際的改革方案。
此外,企業在市場競爭最前線,只有在前線聽得到炮火的企業才真正知道改革要選擇何種路徑、把握何種節奏。這總比“天上掉下個國網公司”的外生性被動改革更有利于行業發展吧。
從現實出發,適應行業發展歷史階段的要求,油氣管道改革應遵循“積極穩妥”的改革原則,分步推進形成管道競爭格局。
第一步實現財務獨立,在企業內部實現管輸業務真正意義上的財務獨立,在機構、人員和資產上與上下游業務分立;第二步實現法律獨立,通過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若干個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管道公司,自主經營,無歧視向第三方提供管道運輸服務;第三步實現統一調度,在上游資源實現多元化、全國天然氣管道網絡化、下游形成多級批發市場后,建立全國管網運行統一調度機制。
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完善政府監管,監管的內容主要包括管道資產運行成本、利潤和管輸定價。
實際上,管道公司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后,即使仍在一體化公司內部,也完全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其對第三方的無歧視公平準入。
這需要一個過程:其一,形成符合商業準則的管輸交易流程和規范化運作模式,改變管道公司的一體化經營思維,使管道公司成為自主、逐利的市場主體,通過規范的商業運作實現獨立的市場價值,而不是依賴與上下游的關聯交易。
其二,在滿足了上述條件后,推動管輸費“兩部制”定價。管道公司的運輸系統實行公平準入,用戶向生產商購買天然氣然后委托管道公司運輸、儲存,用戶分別支付天然氣商品價格、運輸及儲存服務價格,這是成熟市場國家普遍采用的管輸費定價模式。
美國實踐證明,“兩部制”定價可以有效提高管道利用效率,提高管輸企業積極性,也科學地解決了調峰問題。如果價格到位,同時政府對管輸價格監管到位的條件下,在管道有富余輸送能力時,管道運營者即使仍在一體化公司內部,也沒有理由拒絕向第三方提供管輸服務。
而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并不保證能達到這一效果,因為它的經營目標是為滿足行政性的需要,而不是市場效益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商業倫理。
(文章來源:能源評論)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