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處于轉型升級關口的中國經濟,備受各方關注。近日有外媒報道稱,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高信貸和舉債,“正在回到以投資拉動增長的發展老路”,“看不到有太多的結構性改革”。
果真如此嗎?看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組數據:4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繼續保持了一季度以來的較快增長水平。從一季度核算數據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繼續超過六成,同比上升了22個百分點。
這就意味著,今年前4個月,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內需拉動,而內需又主要靠消費來拉動。對于此前“經濟轉型有沒有停滯,結構調整有沒有優化”的疑問,答案顯而易見。
那么,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到底“優”在哪里?這需要從需求、供給、區域發展等多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從需求結構看,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勢能的持續釋放,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其中,變化最明顯的要數需求結構的轉型,信息、綠色、住房等六大消費工程持續推進,旅游、文化、信息等領域消費表現搶眼。
恰逢“五一”小長假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新能源汽車消費再次“火”了一把,150輛參展新能源汽車現場就賣出了不少,讓很多商家大呼“沒想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4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90.6%,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增長243.8%。
從供給結構看,產業結構升級步伐穩健,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得益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兩大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財稅、金融、土地政策等對服務業支持力度的加大,服務業繼續領跑國民經濟發展。據測算,4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幅保持在8.3%左右,無論是產業增加值增速、國民生產總值占比,還是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均保持領先地位。
新經濟崛起,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2個百分點。前4個月,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12.1%、32.6%,同比提高1.1個和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服務、新產品方興未艾,在線醫療、網絡約車、遠程教育等新服務不斷涌現,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等新產品增長喜人,在服務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行業發展格局悄然改變。
從區域結構看,地區協調發展穩步推進,區域發展呈現出不少新特點、新亮點。總體上看,東部地區持續實現較快增長,中部地區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東北地區經濟轉型加快。
此外,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還體現在發展的“成色”上。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3%,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提高1.7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PM2.5平均濃度下降7.6%。當然,調結構、轉方式不會一蹴而就,轉型陣痛也不可避免,這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主動作為,真正讓綠色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底色。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