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即使現階段天然氣市場存在供應過剩的風險和挑戰,但是以美國為主的LNG(液化天然氣)大集團公司對中國市場的熱衷程度卻并未減少。
10月16日一早的唐山曹妃甸,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當地煤炭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硫的氣味,記者察覺當場有不少與會者拿出手機查詢空氣質量指數,顯示260微克/立方米,即使到了上午11點,也只是下降到240微克/立方米,仍舊屬于重度污染的范疇。
“在這種重度污染的情況下,我們應當發展更多的清潔能源,首先當然是天然氣。但是看看中國過去幾個月的天然氣消費量不增反降,再看最近的聲音大多在講天然氣供應過剩,那么就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一方面污染這么嚴重,另一方面天然氣供應過剩,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法國Engie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劉恒偉在發言前提出的問題引起一番熱議。 “這顯然就是高價氣的過剩,并非低價氣的過剩。因為在目前的定價機制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偏高,市場消納不了。
如果價格降到合理的區間,相信這個消費量自然會上升,市場還會繼續擴大,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所謂的天然氣‘過剩’并不是絕對的過剩,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場需求空間尚存,從國外進口LNG很有必要,期待碼頭等第三方開放就顯得更有意義了。”劉恒偉向本報記者表示,從整個能源戰略的角度看,我們應該更清晰地定位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在《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和《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中,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在油氣管網設施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提供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這被業界解讀為釋放以三桶油為主導的LNG進口政策逐步松綁的積極信號,能夠切實推進民企融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部分瓶頸有待突破。
“從國際上講,現在進口LNG成本還是比較低的,比高峰時降了50%以上。第三方準入相當于增加了供給方,對價格會有影響。但是由于我國在管網建設和進口環節第三方準入上的欠缺,導致市場并未真正啟動,即潛在的需求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現實市場動力?!敝袊缈圃簲盗拷洕c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劉強告訴記者。
WatsonFarleyWilliams和HerbertSmithFreehills發言人在現場也提出,在他們對全球案例的分析中發現,上述有關“第三方準入”的規定并沒有起到實際操作意義,一是沒有激發出天然氣生產潛力,二是對操作中違規后果沒有清楚的界定,沒有“牙齒”也就不存在有效的威懾力。
“哪怕有實力的外企能看到中國LNG的投資市場潛力,但實際落地的也不會太多?!辈馨l展董事長劉東告訴記者其原因有三。一是“看到的墻”就是國家設立的外資投資的準入門檻,“看不見的墻”就是國有大企業對外資的壁壘。二是具體項目接觸上的分水嶺問題。即使外資進入,如果沒有跟我們整體的需求接地氣,也無法產生真正的效果。三是外資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與中國企業嫁接的問題。
(文章來源:中電新聞網)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9號 電話:010-63972789